毕业论文写到头秃?有些学生真的靠吸学术毒续命了!
- AI文章
- 2025-04-13 07:44:05
- 27
近期调查显示,部分高校学生为应对毕业论文压力,竟转向服用"学术毒品"来维持高强度工作,这类药物通常含有兴奋剂成分,能短期内提升专注力,但伴随心悸、失眠等副作用,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,尽管学校明令禁止,仍有学生通过地下渠道获取,甚至形成隐秘的"嗑药写作"圈子,专家指出,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学术评价体系过度强调成果产出,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,教育部门呼吁建立更科学的学术指导机制,同时加强校园药品监管,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时间管理和心理疏导应对学业压力。(148字)
最近在图书馆通宵时,看到隔壁桌的医学系学长边改论文边往太阳穴抹风油精,突然想起去年社会学课上有位教授说的暴论:"现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,根本就是一场集体合法的'吸毒'行为。"
这话虽然刺耳,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意思,我们这代学生面对毕业论文时,哪个不是靠着咖啡因、尼古丁、功能饮料这些"合法毒品"在硬撑?凌晨三点的自习室里,放眼望去全是红牛罐子和速溶咖啡包装袋,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什么奇怪的戒毒所。
更魔幻的是,有些专业的论文写作简直堪比化学实验,我认识个药学专业的妹子,为了写《甲基苯丙胺类药物的合成路径优化》,连续两周泡在实验室记录数据,她说每次走出实验室都头晕目眩,"感觉自己像在帮毒贩做技术研发",最绝的是答辩时,有位评委老师还真问了句:"同学你这黑眼圈...该不会亲自试过药效吧?"
文科生也没好到哪去,历史系的兄弟为了考证宋代鸦片药用史,硬是把图书馆古籍区的灰尘都吸进了肺里,有天半夜给我发微信:"完了,我现在看竖排繁体字都会自动脑补出罂粟花图案..."后来他论文里真有一章叫《文人士大夫的致幻写作研究》,被导师夸"角度清奇"。
其实这种"学术吸毒"现象背后,藏着我们这代学生独特的生存智慧,当DDL变成达摩克利斯之剑,当查重率成为新型PTSD诱因,那些咖啡因药丸、提神鼻吸剂就成了续命神器,就像我导师说的:"你们现在写的不是论文,是人类在知识边疆的极限求生。"
最近在知乎看到个神提问:"把毕业论文比作毒品的话,你属于哪种吸毒方式?"底下回答笑死人——有"静脉注射型"(每天肝到血管凸起),有"缓释片型"(每天500字磨洋工),还有"以贩养吸型"(帮学弟妹改论文换奶茶),最绝的是个艺术生说自己是"飞叶子型":"每次打开PS都觉得自己在创作和抄袭之间走钢丝..."
所以啊,与其妖魔化这种"学术吸毒",不如承认这是我们对抗知识焦虑的野路子,就像《猜火车》里那句经典台词:"选择生活,选择毕业论文,选择熬夜、脱发、咖啡因过量。"至少我们没真去碰违禁品,只是在知识的海洋里,把自己腌成了提神饮料的味道。
(写完这段赶紧吞了颗维生素B,别问,问就是在戒"学术毒")
本文由ailunwenwanzi于2025-04-13发表在论改改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uixiemao.cn/ai/797.html